消费者在想什么?

在未来的某一时刻,我们每个人的车都将是自动驾驶的。我们在日常生活已然充斥着许多自动化的元素,比如移动设备、机器人(我的能把厨房的地板擦得雪亮!)和可穿戴设备。这些设备能帮助我们做更多事。显而易见,我们赖以生活的日常科技正革命性地改变着人类的行为和能力。比如,社交媒体能够使我们在同一时间身处不同的场所,进行跨平台的交流沟通,同时进行无数个活动。然而,新闻和网络都在热议铺天盖地的科技怎样掏空了人类的精力。于是,人们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提高饮食、睡眠、生活及学习质量,而这些都将影响品牌的发展。

品牌要想成功,就要能够回答消费者关心的下面五大问题。

1) 我为什么要相信你?

随着消费者对社交媒体日益警惕,品牌不再能够仅靠线上的“意见领袖”去说服消费者。福莱TRUE的一项调查发现,25%的消费者表示今年会比去年更关注意见领袖,21%的消费者则表示今年可能会减少对意见领袖的关注,这两者的比例基本持平。新的增长全被流失所抵消了。这是因为只要稍作调查就不难发现,几乎所有“可信代理”都不可信。其实,最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都是远离赞助商的,因为对于他们而言,商业赞助并不能带来新收入,反而是致命毒药。举例来说,著名健康和营养博主Krista Scott Dixon在博客上明确表示不接受商业赞助。Dixon拥有众多忠诚粉丝,是由于她的专业性和客观性。品牌希望得到Dixon这样的意见领袖的支持,这并不是因为品牌希望她能帮忙推广产品——她并不会,而是因为品牌真心希望能够和她一起帮助女性保持健康。

2) 你生产的食品能帮助我抗压吗?

食物就像燃料,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能量。数十年中,许多美食类媒体、博主、以及烹饪书都仅从满足口腹之欲的角度介绍食物,但这正在发生变化,现在人们日益看重食物的营养价值。大多数消费者(61%)认为,健康就是“有足够能量过积极向上的生活。”不论年龄长幼,当人们感到自己能量不足时,往往都会重新审视自身的健康,寻求改变。

3) 你能帮我提升专注力,助我实现目标吗?

消费者对就业形势没什么信心。10月,预测未来美国就业将增长的消费者比例从14.9%下降到了14.5%。预测自己将涨薪的消费者比例也从18.7%下降到18.0%。五年之内,人们将能在网上获得全球最优质的培训及教育课程,这将帮助人们提升技能,从而跟上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。然而,要想好好利用这些机遇,消费者首先要做到专注和自律。因此,能够激励、引导、提醒消费者专注于自身目标的产品必将走俏。

4)我到底是谁?

我们集体缺乏认同感。我们关于自我的认识——我们是谁——并未与时俱进。随着时代飞速发展,许多曾帮助我们形成认同感的机制,已经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。宗教、政治立场、会员身份、俱乐部,这些机制已经不再具有凝聚力。同样,人们再也不能在工作中找到身份认同,因为人们现在跳槽频繁,许多人一生会换7-9次工作。家庭也是一样,四处流动,热衷在假期旅行就是其一大写照。社交媒体技术的崛起使人们在虚拟世界中寻求认同感。最近我发现一款新的记账app在千禧世代中很流行,但用户使用这款app的根本原因并非为了诸如还助学贷款一类的寻常原因。背后的深层原因是,他们想通过这个app更好地规划以早日还清贷款,从而获得另一个身份:无债一身轻的人。其中一名用户说:“我一直在还贷,我的朋友们也是。我们抱怨现状,但我已准备好要做一个完全不同的人。”消费者之所以想要进行新的尝试,无论是一种新行为、一个新身份、还是尝试新产品,一定与他们内心深入的某种强烈需求有关。品牌如果能够找到这个需求,建立这一纽带,就能够取得成功。

5) 你的创新与我何关?

过去十几年中,创新在全球受到狂热追捧,在商业、教育及社会企业中都能找到拥趸。有些企业明文把创新性作为员工绩效的一部分,最近我对此进行了一番研究,采访了很多人。许多受访者自称为创新者,但随着谈话深入,他们对于变化的焦虑感逐渐表现出来。这是因为创新带来不确定性,而不确定性导致自我怀疑。整整一代人都成长在“不创新,毋宁死”的魔咒中,这导致他们对“创新”这个词已经免疫了。那么,品牌可如何应对?用作家E.B. White的话来说,品牌应“展示给人看,而非描述给人听。” 把“创新”挂在嘴边并不能让人觉得你的品牌很酷。明智的做法是展示品牌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。

上述一切都可归结为一句话:品牌要想在来年及未来取得成功,必须帮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活出精彩,做更好的自己。

Patricia Martin

LitLamp Communications负责人